和人交往过程中脾气暴躁易怒的孩子,他的父母肯定也是同一类型的人。
再这种情绪容易失控,喜欢冲孩子发脾气的父母的教育之下,孩子很难能够摆脱父母的负面影响,成为一个与父母截然不同的人。
小王从小就生活在一个气氛压抑,父母情绪不稳定的家庭之中。爸爸每次在工作上不顺利的时候,都会把这股情绪发泄在自己和妈妈的身上。
“要是没有生下你,爸爸根本不用这么累!”
“你是怎么当妈的?连个孩子都教育不好?让开,打他一顿就听话了!”
“爸爸打你都是为了你好,你能原谅爸爸吗?”
这些是小王从小听到大的话语,爸爸的情绪就像火山,一旦失控喷发就会让这个家庭变得一片狼藉。
小王在爸爸的影响下,也变得阴晴不定,稍有一些不顺心的事情就会大动肝火。在小王的眼中,父母偶尔能够静下来说话已经是难得的幸福。
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小王,性格比较阴郁,脾气也不太好。等到小王拥有自己的手机以后,这样的情况有所缓解,他在家里的不如意可以在网上倾诉,网友们的安慰抚慰了他的心灵。
对小王来说,网络是他逃避家庭压抑气氛的一个港湾,只有在网络中徜徉的时候,他的心灵才能够获得片刻宁静。
但是,小王玩手机在父母眼里缺失不务正业,不学无术的坏行为。
当父母把手机夺走的时候,小王第一次进行了反抗,父母却认为孩子的叛逆都是因为手机和游戏惹的祸。
他们从来不会意识到,毁掉孩子幸福的“元凶”,从来不是手机和游戏,而是情绪失控的自己。
①孩子的情绪也会失控
在情绪容易失控的父母的教养之下,孩子的情绪也稳定不到哪去。
比如说孩子看到父母大吵大闹,甚至做出攻击性的行为,比如说摔东西、砸东西等等,孩子在自己情绪失控的时候,也会做出这种过激行为。
这种“恶性循环”会一直延续下去,给下一代造成不良的影响。
②孩子的性格变得阴郁
如果孩子长期处在情绪失控的父母的教育下,孩子的性格也会因此变得扭曲,孩子会养成阴郁、自卑的性格,更严重者或许会产生“躁郁症”的心理疾病。
如果父母没有办法控制住自己的情绪,保持情绪的稳定,带给孩子的只会是噩梦一般的经历。
③孩子缺失足够的安全感
踢猫效应,描绘的是一种典型的坏情绪的传染。是指对比自己等级低的,实力比自己弱的对象发泄不满,位于金字塔最低端的人,因为没有力量去反击,最终让最弱小的那一个元素成为受害者。
在家庭当中,父母就是金字塔顶端的人,而孩子,则是弱小的金字塔低端人群,只能够被动地接受父母情绪失控后的坏情绪。
如果父母的情绪容易失控,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,他的安全感难以得到满足。这会让孩子在自己的心灵中竖起厚厚的城墙,保护脆弱又易碎的心灵。
孩子很容易变得冷漠、不近人情,凡事只从自己的利益出发,这样的孩子在人际交往中很难收获真心朋友,更难获得一份真挚的感情。
①压力大
父母身为一个成年人,他每天要面对的事情很多,不可能事事顺心。很多父母为了自己的孩子的学业操心、为了房贷和车贷而操心、为了工作上的问题而烦恼......这些问题都会成为父母的压力。
当这个压力超出了父母心理所能够承受的界限,父母的情绪就会陷入失控状态。
著名心理学家阿尔伯特·埃利斯曾说过:“人们并非被不利的事情搞得心烦意乱,而是被他们对这些事件的看法和观念搞得心烦意乱的,人们带着这些想法,就会产生不健康的负性情绪,如暴怒、焦虑和生气。”
如果父母正在对待这些问题的时候,能够换一个积极乐观的角度去看待,或许结果又会不一样。
②睡眠不足
美国《睡眠健康》杂志曾发表过一个研究结果:
当参试者比平时少睡16分钟或以上时,睡眠质量就会开始下滑,第二天工作中遇到的认知问题显著增多,比如判断能力变差、难以集中注意力等。与此同时,这会使参试者精神压力增大、工作效率降低。
由此我们可以得知,睡眠不足也会成为父母情绪失控的一个导火索。
①父母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
首先父母要学会发现并接纳自己的不良情绪。
其次要找到合理的途径和方式,来疏导、发泄掉自己的不良情绪
然后找出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,并衡量情绪失控的结果是否会对家庭和孩子、以及自己带来不好的影响。
最后找出解决导致不良情绪产生的问题的办法。当问题得以解决,不良情绪也就不复存在。
②父母要学会释放自己的压力
美国亲子教养专家劳伦斯·科恩曾从“依附理论”中,衍生出了“蓄杯”理论,他认为就像家长需要不断用爱给孩子“蓄杯”一样,家长也需要适时关爱自己,关注自己的情绪,释放自己的压力,给自己“蓄杯”。
所以说当父母察觉到自己的压力过大时,不如先远离家庭,找到一个合适的方式释放压力,舒缓情绪,等到情绪稳定之后再回归家庭,把良好的情绪交给家庭和孩子。
在情绪平和的父母的教养下,孩子也会变成平易近人、温和如水的谦谦君子;而在情绪容易失控的父母的教养下,孩子亦会成为父母的复制品,时刻处在情绪失控的边缘。
你什么脾气,孩子就是什么命运,为人父母,要想让孩子成为一个幸福的人,最重要的事情,就是掌控好自己的情绪。
意见反馈
×